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学术研究

  • 相变蓄冷式冷藏集装箱设计研究

    崔国磊;胡晓微;章超荣;杨沛然;刘英建;

    为适应国家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的发展,基于相变蓄冷技术,开展相变蓄冷式冷藏集装箱的设计研究。首先,从环保节能、智能化、保鲜能力3方面分析国内外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其次,系统考虑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及时长、沿途地域气温条件等因素,从蓄冷量、相变材料、蓄冷结构单元等维度开展冷藏箱设计。最后,应用fluent仿真软件对设计结构进行建模计算,验证蓄冷单元传热特性及充冷释冷过程中蓄冷式冷藏箱内部传热特征。基于相变蓄冷技术,完成蓄冷式冷藏集装箱的前期研究与结构设计,为后续结合不同需求模型探究影响充冷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样机试制及运用试验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v.7;No.81 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轨道交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高士根;姜璐;梁迪;文韬;王洪伟;郑玥;王玥邈;吴中奇;乐逸祥;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进入新一轮智能科学与产业化浪潮,催生了以Deepseek、Chat GPT、ERNIEBot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现象级技术与产品,并加速了科技产业革新。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交通强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引入大模型技术,为行业自主化、智能化和智慧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本文围绕轨道交通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建造、自主编队、智能运维等关键场景的应用前景展开探讨,提出了适配行业需求的技术融合思路,分析了数据安全、实时决策、跨系统协同等面临的新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大模型技术将在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但需在算力、数据、算法等方面持续突破。

    2025年09期 v.7;No.81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四网融合”背景下市域(郊)铁路发展策略研究

    张建平;刘孝文;李芳;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是打造现代化城市群、都市圈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支撑。实现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难点在于如何发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在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强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整体运输效率,促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本文在梳理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重点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外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成功经验,从顶层规划、融合建设、技术装备、运输服务、运营安全等多维度,提出发展策略,同时明确发展策略要综合考虑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技术成熟度等因素,确定优先级排序。

    2025年09期 v.7;No.81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斜拉桥跨越营业线铁路编组站场线群的转体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殷涛;

    公路桥梁跨越营业铁路编组站场严重干扰铁路列车正常编组及运行,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为解决桥梁跨越铁路站场危及铁路运输生产和行车安全的难题,以斜拉桥转体跨越48条营业线铁路编组站场线群的典型设计案例为背景,剖析桥梁上跨营业铁路站场的工程难点,与传统桥梁跨越铁路方法比较,设计(118+198+118) m跨径组合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式方案,采取主体两幅桥跨同时同方向一次性转体跨越48条运营铁路线的施工方法,制定针对性地安全质量保障措施,最终圆满实现了两幅桥跨同时精准合龙就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跨越站场多条营业铁路线时,桥梁设计选取最优的桥型方案和最佳的跨径组合,可以有效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并保证运营安全。

    2025年09期 v.7;No.81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重载铁路大中修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方法研究

    罗运宝;李光;任佳一;李素君;

    目前,各重载铁路运营管理单位编制大中修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依据不统一、差异较大,现行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仅适用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的管理和设计文件编制。本文研究重载铁路大中修工程计价依据在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梳理了计价体系、造价标准和计价依据子体系基本概念,针对重载铁路大中修工程特点,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理论研究、论证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重载铁路大中修工程设计概(预)算项目费用组成、人工费、施工措施费和营业线封锁(天窗)施工待工补偿费用内容、计算方法及费率,为重载铁路运营管理单位合理有效控制大中修工程投资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7;No.8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北京丰台站双层岔区长联超宽刚架桥梁结构设计

    周维;施威;李伟超;蒋霏;邓江涛;

    北京丰台站双层岔区首次采用上下层重叠紧凑布置的长联空间刚架结构,满足大型高铁车站布置需求,解决了城市铁路枢纽用地受限的技术难题。空间刚架桥梁结构典型单元纵向总长100 m左右,横向总长45.0 m左右,纵、横向典型跨度分别为20.0、13.0 m。承轨层采用纵横梁结构体系,典型单元纵梁尺寸0.8×2.2 m,横梁尺寸1.5×3.0 m。中立柱、边立柱纵桥向尺寸分别为2.0、1.5 m,横向尺寸均为1.7 m。通过对车站运营调度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刚架结构活载组合原则。在刚架结构与相邻结构间设置简支梁(板)过渡连接,以协调空间刚架与相邻结构间的横向相对变形。

    2025年09期 v.7;No.8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车轮强度评估研究

    王全彪;王成琪;苏仰旋;徐东辉;朱梦坤;

    为评估新开发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轨道车辆车轮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采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三维有限元分析,依据《铁路应用-轮对和转向架-整体半轮-技术认证程序第一部分:锻造和轧制车轮》(EN 13979-1:2020)及《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评定方法》(TB/T 3463-2016),计算其在直线、曲线、道岔及超常工况下的等效应力以完成静强度评估;在此基础上,深度解析最大主应力投影准则,编写后处理程序对车轮辐板疲劳强度进行校核。结果显示,该车轮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本研究通过应用最大主应力投影准则与专属后处理程序开发,实现了辐板疲劳强度的精准校核,为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车轮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9期 v.7;No.8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